首页| 故事| 美人潭| 百闻| 饭局|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教育| 生活| 文娱| 政务| 贴吧| 开封| 洛阳| 南阳| 许昌| 信阳| 平顶山| 濮阳| 三门峡| 鹤壁| 安阳| 商丘| 新乡

“三个经济”添动能

发布时间:2019-08-07 17:49:06来源:

发挥综合交通重要枢纽和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优势,陕西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枢纽经济、流动经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从现代交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到“陆空联动”立体丝路通道和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三秦大地正不断激发“内连外畅”新活力,构筑向西开放新高地,积蓄加快发展新动力。

门户经济

中欧班列“长安号”

跑出开放加速度

本报记者  龚仕建

首列“蚌西欧”国际货运班列6月25日从安徽省蚌埠市出发,整列51车集装箱货物抵达西安后,再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分别发往欧洲和中亚。

“过去海运要40天,现在节省一半时间,每个货柜少花约3000元。”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礼平说。

往返于中国与中亚、欧洲之间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在缩短国内许多城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距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以西安为中心,一张国际物流网正在“一带一路”徐徐铺开。

今年3月,《共建“一带一路”(西安)陆海联运大通道倡议》发布,提出发挥西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地缘优势,采取“公转铁”“水转铁”等联程中转或合作开行的方式,促进货源向西安港集聚。

西安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底气,源于强劲的物流编组集散能力:将“长安号”始发站——新筑车站打造成为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集散中心。2018年底,新筑车站新增的8条到发线、6条调车线投入使用,列车接发能力和编组能力实现翻番。今年5月,新筑集装箱中心站新增整列集装箱装卸线2条,装卸能力扩大一倍,最高年吞吐量达80万标准箱。

更大的底气则来自改革。“长安号”首创“舱单归并”模式,同类商品整合报关,极大地节省通关费用与时间。货源也扩展至甘肃、山东、江苏等地,省外货源约占70%。2018年,“长安号”开行了1235列,货运量、重载率、实际开行量三项指标居全国前茅。

“我们将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说。

“长安号”的突破发展,是陕西加速构建立体丝路通道和多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生动样本。2018年,陕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29.3%,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集散全国的门户和枢纽作用正在显现。

流动经济

西安高新区

激活科创新能量

本报记者  张丹华

7月22日,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成为西安高新区第一家、西部第二家通过科创板审核的公司。

仲夏时节,记者来到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忙着组装金属3D打印设备。董事长薛蕾说:“现在产能远远满足不了订单的需求,新的厂房正在加紧建设。”

在公司的展示厅,从人造头骨到航天机翼,一件件展品、一张张照片详细说明了金属3D打印在大到航天、航空、医疗、汽车,小到模具、文创产品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现代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陕西要利用好科创板,把好的科研项目引导到资本市场上市,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赵岩说。

稳健有力的金融支持,让西安高新区连续多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中稳居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直接融资61.48亿元,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西安高新区坚持改革创新,激活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畅通融合、充分涌流,是陕西大力发展流动经济的缩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构筑新高地中汇聚发展要素,陕西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新动能加速成长。2018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光纤、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70%、51.3%、36.9%、19.4%。

枢纽经济

西安咸阳机场

打造发展新引擎

本报记者  张丹华

7月29日,西安市民邹雨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登上了前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飞机,开启清凉的夏季旅程。

邹雨说:“此前得先飞到哈尔滨,然后坐火车到绥芬河市,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需要一天时间,现在直飞仅需3小时25分。”

西安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是继印尼美娜多、泰国芭堤雅、柬埔寨西哈努克、日本大阪和静冈航线开通之后,西安今年新开通的第六条国际航线。

如今,西安航空运输网络日益完善,345条航线可通达161个国内城市和50个国际城市,初步构建起“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网络格局,在全球航空运输网络中的节点作用明显提升。

随着更多航线开通,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全国第七个单日航班起降突破千次的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也已突破4000万人次。

“一个机场的发展,与其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陕西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同频共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卫昭很感慨。

为适应机场客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

按照规划设计和专家初步意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按照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00万吨、年飞机起降59.5万架次的目标进行设计。

如今的陕西,正全力打造由高密度公路网、“米”字形高铁网和新型航空港构成的综合交通大枢纽。高效便捷的航空网络,吸引66家国内外物流企业落户,27个航空制造项目开始运营。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国际合作结硕果

本报记者  张丹华

走进揉谷镇太子藏村,远远望去,杨凌泉江农庄30座形似贝壳的新型大棚引人注目。田地里不见忙碌的身影,只见清冽的水井然有序地灌溉着郁郁葱葱的作物。

“我们引进以色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利用AI、物联网等技术智能化操控,实现了不同环境下的蔬菜、瓜果、苗木等作物灌溉。”杨凌泉江农庄负责人罗新龙说。

在农庄的西北角,新修建的大棚已具雏形,这是2019年的新项目,专门种植西红柿,种苗将全部从以色列进口。

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澳大利亚橘子、新西兰猕猴桃、巴西咖啡等,相继“嫁”进这片热土,孕育出丰厚的果实。

数千公里之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图尔根村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创新园中,哈方农艺师阿布姆斯利姆正在田间查看玉米生长情况。

望着将近一人高、颗粒饱满的玉米,阿布姆斯利姆伸出大拇指,“中国的玉米品种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强。”从中国杨凌走出去的MZ6玉米品种,玉米棒子很大,颗粒坚实饱满,平均亩产较当地品种增产15%。

成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使杨凌又一次站在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4年来,杨凌示范区共向中哈园引种试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六大类45个品种,累计种植面积1467亩。而在这片农业创新园中,时常会看见在田间指导的中国农技师。

“一带一路”建设,使陕西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锚定“一带一路”上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旅游、区域金融五大中心的目标,陕西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加速释放外向型经济活力。2018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39.4%。

图片说明

图①:榆林靖边风力发电场。

孟光耀摄

图②: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景。

资料图片

图③:在陕鼓集团总装车间,工人正在调试高炉风机压缩机。

巨跃先摄

图④:首趟中亚班列(塔什干—西安)抵达西安。

王曙天摄

图⑤: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

资料图片

版式设计:张丹峰

))
0

图说天下

最新消息

头条推荐

热门点击排行

图片报道